专注于撰写历史真相,通过事实考证及收集的历史文献与影像,与您一起探寻历史岁月,感受历史事件的沉淀与魅力。
—— 《 吾思忆 • WuSiYi 》

“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”是错的,古人“抛绣球招亲”也是假的

'Oranges Born In Huaibei Are Trifoliate Oranges' Are Wrong And The Ancients' 'throwing A Hydrangea Ball To Invite Relatives' Is Also False

2023-02-18 17:06

今天,继续和你一起,毁三观,树新生。

“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”,是骗你的。

古代中国“抛绣球招亲”,也是骗你的。

一个一个对你说,刷新你的认知。

毁三观之一

“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”

春秋时期有个名人叫做晏子,对,就是“晏子使楚”的那个晏子,他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:

橘生淮南则为橘

生于淮北则为枳

意思是说啊,橘子种植在淮河以南,长大了,结果了,就是橘子。可是,橘子种植在淮河以北,长大了,结果了,则长成了枳子。

然而,晏子虽然在历史上名气大,但是他说的这个话,是的,是严重违反生物学常识的,是完全不能成立的。

事实的真相是:橘子无论长在淮南淮北,都是橘子。枳子无论长在淮南淮北,也都是枳子。为什么?因为橘子和枳子,根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

“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”是错的,古人“抛绣球招亲”也是假的
“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”是错的,古人“抛绣球招亲”也是假的

上面是橘,下面是枳,二者是截然不同的物种

橘子的学名叫Citrus reticulata,枳子的学名叫Citrus trifoliata,二者虽然都属于“芸香科柑橘属”,但,二者是完全不同的物种,无论在哪里种植,二者之间都不会互相切换,因此,说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”,相当于说“在香港的时候是人,回到内地则变成了猩猩”一样荒唐,在生物学常识里,根本不能成立。

总之,橘子是橘子,枳子是枳子,无论种植在哪里,二者不会互相转化,就像猫和豹一样,不会互相转化,这不但是基础生物学常识,而且也是基本农业常识,任何一个生物学家植物学家,或者任何一个果农,都知道这个常识

那么,晏子为什么会说出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”这种严重违反生物学常识的话呢?

答案是:晏子被自然现象欺骗了

“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”是错的,古人“抛绣球招亲”也是假的

晏子:虽然我是名人,但,我也会胡说八道

事情的原委,我稍微一解释,你就恍然大悟了:

原来,枳子比橘子更耐寒,淮河以北,气候更冷,所以,淮北枳子很多,而淮河以南,则比较暖和,橘子很多,我们当时的晏子,科学素养不够,看到淮北漫山遍野都是枳子,淮南漫山遍野都是橘子,所以,他误以为:这是同一种水果,长在淮南是橘子,长在淮北则成了枳子。

然而,晏子错了

那么,扎心的问题来了:我们从小就听说过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”,但这话是如此明显违反生物学常识,为什么几十年来,我们从来都没想过质疑一下呢?

答案是:因为我们读书的时候,没有独立思考

孔子说:学而不思则,是的,我们读书的时候,不独立思考,是很容易被误导、被蒙骗的。

最后一点:不要迷信权威和名人。晏子在历史上是个大能人、大名人,浑身正能量,但,他的话,也不能盲信的。

毁三观之二

古代抛绣球招亲

是的,我们在很多影视剧里看到的,古代中国员外、财主、地主家的千金女儿,站在楼上,抛绣球,下面黑压压一群光棍,疯狂争抢绣球,谁抢到了就是员外家的女婿。

这一幕,也是骗人的,在历史上,这种事是不存在的。

“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”是错的,古人“抛绣球招亲”也是假的

汉人富户的女儿抛绣球招亲,此事在历史上不存在

中国古代汉地女人抛绣球招亲,是严重违反历史常识的一个假故事,而有趣的是,很多朋友误以为,历史上真有此事。

翻遍了中国严肃的古代史资料,没有发现一处记录古代中国汉地女人抛绣球找老公,恰恰相反,中国古代历史资料显示了完全相反的事实,这个事实就是:

古代中国女人择偶

是一件很严肃的事

是的,古代中国汉族的女人找对象,是很严肃的一件事,不但是父母包办,而且讲究门当户对,而且还手续繁杂,共有六道程序:纳采,问名,纳吉,纳征,请期,亲迎。

是的,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刻的汉族,古代女子择偶,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,父母包办,规矩多多,门当户对,事前要把男方家庭的所有情况,经济情况,兄弟姐妹多少,父母是否有官职,家中田宅多少……全部都要了解清楚,越是员外、财主、地主家,就越是讲究,谁都不希望女儿嫁给一个穷嗖嗖、苦哈哈的家庭,所以,所谓“抛绣球招亲”这种童话故事,完全是虚构,在历史上根本不存在

你想想就知道这事有多荒唐:一群光棍围在员外家,楼上的千金小姐不知道这群男子有没有功名官职、家庭经济如何,单凭肉眼看他帅不帅,就把绣球一丢,结果绣球丢下去遭到哄抢,一不小心绣球滚到了又老又丑的老师的手上,长那么好的闺女,就这样被糟蹋了,你说,千金小姐是不是想死的心都有了,简直就是荒唐至极

好,既然“抛绣球招亲”在中国历史上不存在,那么这个说法,是从何而来的呢?答案是:《西游记》一类小说。

“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”是错的,古人“抛绣球招亲”也是假的

《西游记》中丞相女儿向唐僧的父亲抛绣球,这种事尤其扯淡,越是丞相,对女儿的婚事越严肃,根本不可能让女儿抛绣球,如此儿戏

是的,小说《西游记》描写了三处女人“抛绣球招亲”的故事,有妖精扮成假公主抛绣球招驸马,有天竺公主抛绣球选老公,有唐僧的父亲陈萼被丞相的女儿抛绣球砸中。

“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”是错的,古人“抛绣球招亲”也是假的

《西游记》中,唐僧的父亲接中了绣球,事实上在汉地,这种事纯属虚构

然而,这些都是小说瞎编的,不过《西游记》作者笔下的“抛绣球招亲”,也并非全然凭空捏造,他的灵感来源,是古代中国瑶族、壮族、苗族的一个习俗:抛绣球交友

“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”是错的,古人“抛绣球招亲”也是假的

抛绣球其实是古代岭南少数民族的习俗,汉人根本无此习俗

是的,古代中国汉人固然没有“抛绣球招亲”这回事,但是在古代的苗、瑶、壮等少数民族,则确有类似的习俗。

宋代有个大学者,名叫周去非,他在他的《岭外代答》中(注意:“岭外”即岭南),记录了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男女,抛绣球交朋友的习俗,原文是这样的:

“男女目成,则女爱砣而男婚已定”

也就是说啊,宋朝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,男女之间,只要看对了眼,女的就向男的抛一个“飞砣”(绣球),男的接住,然后就开始一起玩。

可能古代苗、瑶、壮等少数民族,天性较为奔放、率真,男女之间,只要看对了眼,只要喜欢了,就能一起玩,也没有贞操观念,他们可能不像汉人那样,过多考虑什么功名啊门当户对之类的。

不过要注意,即使周去非这个话,也是夸张的,古代岭南少数民族青年男女,人家抛绣球是交个朋友,先玩一玩,处一段时间再说,并不是直接结婚。

总之在古代中国,汉人的员外家、财主家、官宦人家、地主家,不存在千金小姐抛绣球招亲这种事,只有在古代的南方少数民族,才有类似的风俗。今天澄清这两个真相,警醒我们:看电视也好,读书也罢,如果不动脑、不加以甄别,真的分分钟会上当受骗